2017年6月12日14:34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钟欣
始于明末清初,并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的善会善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善会无疑是一种善会,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善会,对后来出现的各种善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一、 吕坤的同善仓和杨东明的同善会
高攀龙和陈幼学等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无锡创立了同善会。最初倡议成立同善会的是张梦泽(张师绎)、具体实施的是钱启心(钱一本),发展扩充的是陈筠塘(陈幼学)。高攀龙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领袖,钱一本、陈幼学、陈龙正均属于东林党成员,张师绎是接近东林党的人物。可见,同善会的活动与东林党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善会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在东林党成员或接近东林党的人物的推动下开始兴起。
同善会曾经盛行于江浙两省,至于河南省与之有关的活动,可以举出吕坤设立的“同善仓”和杨东明设立的“同善会”。
“同善仓”是以向贫民施米为目的设立的仓库。它是由吕坤和其他数人捐出自家剩余的米谷,共同创建的。关于设立的动机,吕坤曾这样说过:“财者天下之财也。流通之物,专之不祥。故其聚也以贪吝,其散也以祸殃。古今厚积者多矣,未有不以祸散者。与其祸散也而累吾身,孰若以善散而积吾德乎?故厚积之家,其害有十。……大率家虽甚富积,三岁之计可矣。余则念我同类,思以相分。盖天之富人非厚其身,正欲假之善者以均其惠也。为此与二三乐义君子,衣食之外,各办余金,共建仓庚。”
在设立的动机及其应该发挥的功能方面,同善仓与既有的常平仓、社仓、义仓似乎是一样的,实际上则完全不同。常平仓的作用是调节米价和救荒;社仓和义仓则以救荒和维持农业生产为目的。而同善仓的设立则不同,社仓和义仓所具有的相互扶助的精神在同善仓完全不存在,后者的目的是富人向贫民进行施舍。
吕坤在故乡宁陵县创立同善仓的同时,杨东明在附近的虞城县创立了“同善会”。杨东明的同善会创立于万历十八年(1590),早于高攀龙创立的同善会二十几年。尽管无法断定杨东明的同善会的创立是否早于吕坤创立的同善仓,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杨东明与吕坤同是河南省出身的政治盟友,而且两者之间还有婚姻方面的纽带。
根据杨东明的《同善会序》记载,同善会是以既有的虞城县士绅们的亲睦会为母体组成的。杨东明作为充满实践精神的乡绅,认为既有的亲睦会“一饮之外无余事”,实属无益。他向亲睦会的成员发出了如下的呼吁:“彼贩夫耕叟尚知结社捐赀,共期为善。况缙绅冠盖之流乎。宜俯同于俗会,各捐金若干,遇一切贫困可恤,善事宜举者,胥取给焉。”在他的呼吁下,最初成立了“同乐会”,后以“为善乃称最乐也”为由,改称为“同善会”。
同善会由以下成员构成:原知县一人、原县主簿二人、州同知一人、太医院官目一人、省祭二人、贡士一人、引礼一人、县丞一人、生员一人、举人一人,加上杨东明共计13人。其中虽然包括了官僚和生员,但是高级官僚很少。在同善会成立的第二年,没有加入同善会的人另外组成了广仁会,成员有31人,几乎网络了虞城县所有有权有势的人家。在广仁会的31名成员中,有监生13名、生员4名,没有任何功名的“乡民”有5名。
该同善会的会则与后代的会则相比,十分简单朴素,具有创始期的特点。据《同善会条约》规定,每月十五日为会期,成员们在“各捐分银二星”之后聚餐。会则中专门规定,要“和气流通,爱如骨肉”,保存了亲睦会遗风。同善会的善举,如修路架桥、资助婚丧、救济贫困、施医施药、显彰孝义等所需的费用,均从积存会费中支取。据说广仁会的会则与同善会的会则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我们不妨将虞城县的同善会和广仁会比喻为今日的狮子会和扶轮社那样的组织,至于它是否纯粹以行善为目的的结社却难下结论。
同善会是县内士绅参加的组织,救济资金也只限于流向士绅认为有必要救济的贫病之人。从这一点上看,与民间“俗会”(系当时民间存在的钱会和银会,即互助会)相比,同善会更接近与吕坤的同善仓。
初创期的同善会虽然不免带有母体的某些痕迹及俗会的的影响,但是也同时具有后世同善会的特征。可以说,杨东明创立的同善会是后世同善会的源头。
二、武进县、无锡县、昆山县、嘉善县的同善会
钱一本在常州府武进县创立的同善会,虽然由于缺乏史料难以判断它的全貌,但它无疑从创立之初就将活动重点放在教化和善举方面,而不是以会员的亲睦为活动的中心。根据高攀龙《同善会序》的记载,钱一本每年举行四次善会,由会员共同出资,使“寒者得衣,饥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槥。”这种倾向在传播到无锡县之后更为明确。于是,随着亲睦会特征的逐渐衰弱,作为教化组织的特征日趋鲜明。
与虞城县的情况相比,无锡县的同善会好像是通俗形式的东林讲会。如高攀龙《同善会讲话》所表明的那样,同善会的聚会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词语,从而使民众教化组织的特征得到加强。无锡同善会创建第三年时已经拥有会员百余人,其中最为活跃的骨干是高攀龙、陈幼学、叶茂才、安希范和刘元珍等知名的东林党人。
无锡同善会成立以后,很快对周围地区产生影响。昆山同善会就是在此影响下成立的。该同善会利用会员们的捐赠救济县内无法自立的贫民,或用于表彰忠孝节烈之家。
崇祯四年(1631),陈龙正在他的家乡嘉善县创立了同善会。同善会的经营几乎是由他一人担任的。同善会每年聚会四次,原则上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望日举行。在同善会的事业方面,除了以教化为目的的演说之外,以救济贫民和向死者施棺为中心,在米价高腾时赈济城市贫民,以及救济贫困生员、表彰贞女等。
距杨东明创立虞城县同善会50年,距高攀龙创立无锡县同善会30年,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创立了十几处同善会,出现了可以称之为同善会运动的现象。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之内,同善会运动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待续)
摘编文献:
(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