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13:51 来源:上海慈善网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采取无为而治使得国力逐渐恢复,再到西汉中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力实现大一统,而后东汉后期董卓叛乱,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最后西晋东晋相继建立,短暂实现全国统一。在这五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中,既有建国时的
初定天下,又有国力强盛时的海内一统。既有国力衰退后的军阔混战,又有长期割据之后的短暂统一。可以说,两汉魏晋时期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错综复杂。在这一时期内,民间慈善活动受社会情况的变化而迅速发展,它与政府性的社会救济共同构成了两汉魏晋时期的社会保障。本文以对传统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全面掌握为基础,根据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大致论述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其中民间慈善活动的基本内容分为宗族慈善活动、地域慈善活动、朋旧周恤慈善活动、宗教慈善活动和机缘型慈善活动。
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基本结构
1、宗族慈善活动
两汉时期,由于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宗族较之先秦时期发生了很人变化,最主要表现在宗族人口的扩大、宗族内部联系的加强以及豪族势力的快速发展。在这其中,豪强宗族势力的快
速发展又为魏晋时期世家大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快速发展的宗族组织己经成为两汉魏晋时期重耍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单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宗族内部要吉庆相贺,互相救助。《四民月令》中提到每年某一固定时间里宗族内部振赡乏。“九月,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十月,乃顺时令,敕丧纪,同宗有贫窭久丧不堪葬者,则纠合宗人,共兴举之,以亲疏贫富为差,正心平敛,无相腧越,先自竭以率不随”。可见,每年的九月十月宗族内部都要集中对族内的贫宗进行慈善救济。所以,在两汉魏晋时期,除了政府性的社会救济之外,民间慈善活动在宗族内多有发生。
2、地域慈善活动
所谓地域慈善活动主要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们所逬行的慈善活动。在这同一地域内,人们因为存在类似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因而彼此认同。他们具有共同的乡土意识。这种类似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以及共同的乡土意识,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人们彼此之间会提供帮助,进行慈善救济活动,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精神。众所周知,两汉魏晋社会的基本单位都是个体家庭,由于个体家庭的居住地域相对稳定,因此在一定地域内人们之间的慈善救济活动时有发生,并多见于史书。
3、朋旧周恤慈善活动
所谓朋旧,主要是指两种人:一种是朋友,二是故旧。众所周知,朋友主要是指情谊相通之人。朋友分两种,一种是同辈之交,一种是先辈之交。故旧主耍是指朋友之情维持久远者。包括三种人:一种是闪同乡、同窗、同业等形成的旧相识。二种是闪为偶然因素所结交
形成的旧相识。还有一种是旧的从属关系形成的故交。两汉魏晋时期,这种朋旧周恤慈善活动也较多发生。
4、宗教慈善活动
两汉魏晋时期,尤其是进入东汉以后,宗教势力大为发展。其中本土宗教道教和外来宗教佛教发展最为迅速。道教教派中以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陵的五斗米道最为出名。东汉末期,大量佛教寺院如雨后养笋一般涌现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中州还是江南,佛教都大
为发展。大量的帝王僚臣、王公贵族竞相建造寺院浮居。以致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教徒为了推行本教教化,纷纷采取慈善救济手段来帮助当时社会受困之人渡过难关。因此,当时社会的宗教,不仅仅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宗教的慈善活动,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慈善活动在史书中多有记载。
在两汉魏晋时期,宗教慈善活动的范围非常宽广,涉及济贫赈灾、施医给药、规诫残杀、劝善修德等多个方面。宗教在这些方面所进行的慈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处在战争动乱中的人们提供了生存保障,同时也使得世人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因此这一时期众多世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信奉佛教、道教等宗教,使得宗教势力大为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宗教慈善活动的迅速发展。
5、机缘型慈善活动
所谓机缘型的慈善活动主耍是指人们之间通过偶然因素所结识,从而提供救济的慈善活动。这种活动的发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在史书中同样多有记载。
综上所述的五种慈善活动,大致描绘了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基本面貌。它们是除政府性社会救济之外最为重要的民间慈善活动。它们与政府性的社会救济一同为两汉魏晋时期世人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社会保障,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刘宪林《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对比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