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近代工商阶层的崛起对慈善事业的影响

2021年2月8日15:48 来源:上海慈善网

  工商业者崛起并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对于近代慈善事业影响深远。首先,他们变革思想强,容易吸收新思想和新观念。传统绅士守成企稳,所办慈善主要以“救”为主,设义仓、办粥厂、劝赈、平粜等是主要方式,其中赈济是最普遍和最常用的办法,以保障被救者存活下去。工商业者更易吸收新的慈善理念,主张兴办实业来吸纳弱势群体和创造生存发展机会,从而使慈善从以“救”为主向以“教”为主发展,不仅提高了被救者的生存技能,也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一技之长。对此,著名实业家张謇曾言:“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相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张謇全集》)他通过创办实业聚集了财富,创办了370多所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他在谈到兴办南通盲哑学校原因时说:“盲哑学校者慈 善教育之事也……盲哑学校者,期以心思手足之有用,弥补目与口之无用,其始待人而教,其归能不待人而自养,故斯校始在教育之效,而终在收慈善之效。”很多工商业者像张謇一样通过创办育婴所、济良所、孤儿所、习艺所,开展“以教代养”,培养贫民生存本领,使其获得教育、医疗和技能机会,减少消极救济造成的依赖和惰性心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和创造财富能力。

  其次,工商业者的平等观念和财富观念相对于传统绅士有了较大改变,他们主导的慈善具有现代性。传统绅士承担着传承和维护儒家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责任,以明清时期的同善会为例,陈龙正在《同善会会式》中列举了四类不予帮助的对象,分别是衙门中人、僧道、屠户、败家之人,优先帮助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而该会规定善款优先发给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而“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禁止赈济。苏州等地的义庄也有如此规定。“这种将弱势群体按照节、孝、义标准的分类办法,目的是突出救济的教化功能,进一步维护传 统社会秩序和观念。”行善者对贫穷者的等差有别,是与传统绅士所维护的社会环境相一致的,他 们是传统等级观念维护者和以礼为核心的道德捍卫者。近代工商业者在传统社会长期被压制在四民之末,而对于平等观念的追求更强烈,他们是慈善平等观念的推动者与践行者。许多工商业者怀有 朴素的平等观念和回报社会思想。虞洽卿说:“欲达此自利之目的,断不能离群孤立,以营经济生活 必相资相辅,然后能各得其利,而自利之目的乃能达到,社会之富亦因以日进。”南洋兄弟公司创始人简照南平生热心慈善事业,曾谓: “金钱者,多取为厉,须能聚能散,自社会取之,当为社会之 用。”工商业者秉持的平等观是推动近代慈善全民化、无差别化的内在动力,也是慈善具有现代性 的主要体现。

  复次,工商业者的经营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融入慈善组织,使慈善管理具有现代性。传统绅士主要依赖家族式或者师生关系为纽带来管理和发展慈善组织,一些较大的慈善组织采取地方士绅与主要出资者轮流担任负责,称为“司岁”。近代以后,工商业者参与并管理慈善,他们将公 司企业的管理方式带入慈善组织管理,设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一套议事、执行和监督机构等科层制管理机构。慈善组织在功能上从“以救为主”转向将赈贫济弱、建设救灾和社会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零散的地方公益事业变为一项全国性的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公共行为,并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时,工商业者的开放意识与创新意识使慈善组织在会员吸收上具有 广泛性。传统慈善组织体现出以慈善家族和师生关系为特点的慈善系谱性特点,近代以后传统的慈善系谱在延续的同时,一些新的更具开放性的慈善组织出现,其成员更加广泛性,采取会员制入会,可以吸纳更多公众参与; 以这种包容与开放的方式吸收会员参加慈善组织,使慈善具有广泛的群众 性; 而善款筹集上体现出多元性,通过会费、义演、游艺活动、彩票、租息等灵活方式来筹集经费。另外,工商业者的慈善不再局限于本乡本土,一方有难,国内各地慈善组织会动员起来广施博济; 邻国发生大灾难,中国慈善组织也会伸出援手。对此,熊希龄曾说:“古时交通未广,救灾恤邻,仅限禹域。海通而后,万里户庭,国际之竞争益烈,而互助能力亦兴。”“近十年中,若法兰西之大水, 俄罗斯之大旱,日本东京之大地震,我人亦尝追随行列,加入救济团中。”打破地域观念本是工商业者开拓市场发展工商业的需要,这种观念一旦融入慈善组织中,从而使慈善成为一项具备现代博 爱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事业。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原本以绅士等社会名流为主导,到近代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崛起和工商业者地位的提升逐渐被替代,工商业者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慈善权势的这种转移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它受到了科举制度废除、重商主义兴起及城市化兴起等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导致绅士阶层存在的社会环境丧失,工商阶层走进社会中心。工商阶层主导的近代慈善事业呈现出新的变化,使慈善事业有了新的思想、理念、方法,慈善事业得以发展起来,并成为民国时期国家制度层面构建的社会保障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蔡勤禹《权势转移——从慈善视角看近代士与商阶层变动》,《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10期。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