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烟台:广善沃土育善城

2024年8月13日10:46 来源:公益时报 选稿:马芸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几千年来,孔孟之道、仁义之礼润养着齐鲁大地,在这片土地上的烟台,凭海而兴,汇江河、纳百川,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慈善基因。

  烟台于1861年开埠,是山东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开埠后大批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慈善理念在这里交汇融合,教会慈善、官办慈善、民间慈善迅速崛起,开创诸多先河,留下慈善兴盛、人人向善的历史印记,也奠定了烟台“善城”的厚重底蕴和文化传承。

  广善沃土育善城。一个多世纪以来,慈善之光在烟台这片土地不断闪耀,在历史的洪流中,照亮着一座城,温暖着一群人。

  烟台广仁堂近代综合性善堂的代表

  烟台芝罘区有个“向善街”,向善街里有个老衙门,老衙门里有一处旧址——烟台广仁堂,一个在中国慈善史上独树一帜、在国际慈善史上也举足轻重的名字;一个承载着历史、传承着大爱的名字。

  烟台广仁堂的历史要追溯到一个世纪前。开埠初期,烟台并没有明清时期官方设置的养济院、普济堂,也没有救助流民的栖留所这类慈善机构。随着经济发展,谋生者接踵而至,加上本地贫民甚多,以广仁堂为代表的官方慈善救济机构应运而生。

  “烟台广仁堂是由时任登莱青道台盛宣怀于1891年创办,从1891年创立到1952年合并于烟台恤养院,历时达61年之久,如果从广仁堂的前身登莱青道台刘达善1869年创办的烟台粥厂算起,烟台广仁堂历时达83年之久。”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魏春洋对烟台的慈善事业发展史颇有研究。最近市委党史研究院、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烟台广仁堂在世界慈善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讲座邀请他去授课,烟台广仁堂这个近代山东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综合性慈善组织再次引发文史爱好者的关注。

  按魏春洋教授讲述,烟台广仁堂创办了“十会十所”二十项慈善事业,拥有房屋1800余间、义地1200多亩,时间历经晚清、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所办“十会十所”覆盖了育婴、养老、济贫、收流民、保节、施棺、掩埋、代葬、施粥、施药以及义塾、惜字、放生等传统的慈善救济内容,作为烟台官办慈善机构,广仁堂除了承担“十所十会”的慈善功能以外,还承担了平粜、以工代赈和清理街道这样的慈善救济事业。烟台广仁堂在救助内容、管理模式、经费筹措等方面,都具有其独到之处,完善程度在整个华北地区罕见,为当时山东地区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慈善机构,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综合性善堂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文明、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第一个基层红十字会诞生在烟台

  提到烟台的慈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组织——“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建与烟台渊源颇深。

  “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吕海寰先生是烟台人,红十字会烟台分会是山东历史上第一个基层红会组织,它的诞生标志着山东红十字运动的兴起,也在山东慈善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每届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彦东都会向学员们讲述一段烟台红十字会发展的历史,希望他们能传承老一辈红会人的意志,发扬红十字人道博爱精神。

  烟台是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地区。早在1904年中国最早的红十字组织创建之前,烟台就于1895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批红十字会医院之一的芝罘红十字医院。1904年,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不久,就在烟台率先设立了分会。当时,为救助日俄战争中的大批东北难民,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考虑到烟台救助难民地理条件优越,时任烟台招商会总办的李载之在万国红十字会的授意下成立中国红十字会烟台分会。

  在市红十字会“讲好红十字故事”《李载之与烟台红十字会》一文中提到,烟台红十字会分会在救助难民行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烟台分会救援对象主要是由水路出险到烟台的难民。在救助行动中,烟台分会遵循红十字国际条例,“无论华人西人何国人,均一体相待……烟台曾救护俄人、韩人,各资遣回本国”,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精神。

  除了红十字分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烟台还有另一个著名的慈善组织——烟台红卍字会,是当时烟台慈善救济事业的主体。1933年成立的烟台恤养院(烟台福利院的前身)是烟台红卍字会设立的一个慈善机构,恤养院是民国时期全国民办慈善机构的典范。

  民国时期,烟台民办慈善救助事业发展较快,烟台商会创办了近代慈善机构贫民工厂。南京国民政府建成后,成立了以赈务会、救助院为代表的官办慈善组织,但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仍占主导地位,如烟台红卍字会、白卍字会、同善社、万国道德会等,官办慈善组织与民办慈善机构共同成为烟台慈善救助事业的主体。

  山东教会慈善事业由烟台起步

  其实,在烟台的官办和民办慈善事业发展之前,一支不属于本土的慈善力量已悄然形成——教会慈善。

  近代烟台是北方传教士活动的中心。开埠后,烟台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西方大量传教士来烟台建立教会组织,教会势力进入烟台后,除大规模集中临时赈灾以外,还长期从事慈善事业,陆续在此开办教会学校、医院、孤儿院等,山东的教会慈善事业也由此起步。

  著有《中国古道》的苏格兰著名传教士韦廉臣夫妇是最早进入烟台的西方传教士,于开埠之前1855年就来到了烟台,他们在烟台定居,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等工作,并把西方的慈善理念融入于此。韦廉臣的夫人伊莎贝拉在烟台期间开办女校,招收了30多位学生,并为穷苦女孩提供帮助。烟台基督教长老会信徒刘滋堂在1937年写的《我所记忆的韦廉臣博士》一文中回忆:“她为人慈善,周济穷人,收留孤儿寡妇,故学生与教友,皆奉之如慈母。”

  美国传教士米尔斯夫妇开办的登州启喑学院即后来的烟台聋哑学校,是中国最早的聋人学校;英国传教士马茂兰在烟台南山路创办的花边女子学校,收容贫苦女子入学使得花边工艺迅速在胶东推广;天主教会在芝罘区大海阳路开设的麻风病院,将西洋医疗落地生根。这些医院、学校当时在烟台、山东乃至全国,均产生了相当影响。美国北长老会开设的教会医院毓璜顶医院、教会学校烟台二中一直延续至今,百年名院、名校也成为如今“品重烟台”的厚重一环。

  从慈善事业几乎空白到中西慈善文化交汇的前线,近代烟台慈善事业在慈善理念、慈善内容、慈善救助程序上各有特色,成为近代山东慈善事业的引领者。

  “善城烟台”实至名归

  烟台当代慈善事业的起点应归为2005年烟台市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已走过近20年历程。自成立起,市慈善总会秉承“以善为本,以民为心”的建会宗旨,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国家大局,在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开展慈善筹募、传承慈善传统、弘扬慈善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社会各界和弱势群体的桥梁纽带,当代烟台慈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每一位受助群众都感受到温暖,重振信心。20年来,市慈善总会先后在助学、助老、助残、助医、济困、救灾等六大方面,实施了23个救助项目,实现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诸多精品救助项目已成为烟台慈善的亮眼品牌。连续13年开展“情系学子”帮扶项目,助力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创建“肾友中心”,并逐步普及到各区市,为低保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建立“关爱儿童之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身心教育问题;开展“温暖烟台——暖母亲、暖家庭、暖义工系列救助活动”,将大爱之光洒满城乡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立足“有温度的民生实事”,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三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慈善事业、建设公益慈善城市,并多次作出批示。烟台市两篇慈善事业发展研究报告分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慈善事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今年我们聚焦新时代公益慈善城市目标体系,统筹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系统实施‘六大行动’,致力打造惠民慈善、融合慈善、全民慈善、法制慈善、阳光慈善立体化发展的慈善形态新格局。”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明浩表示,“六大行动”涉及增加慈善组织、拓展慈善募捐渠道、社区慈善基金发展运作、慈善项目提质赋能、崇善文化培育等方面,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慈与善永远在路上。烟台这座城,因慈善而有温度、有热度、有力度,打造“公益慈善城市”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慈善大爱的灯塔一直照耀前路。 (据《烟台日报》)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